本縣台西鄉水產養殖業者為解決沿海文蛤養殖所面臨養殖環境惡化、超抽地下水、養成率不佳、夏季成長遲滯及產期集中等問題、嘗試引進白文蛤(俗稱)種貝,經過三個月的田間蓄養育肥,及不斷研發後終於成功繁殖出可供養成的貝苗,繁殖業者謝三次先生興奮的表示,白文蛤外觀與本土產的文蛤相似,外殼有細環紋且較厚實、白淨,在歐美地區早為廣泛食用的貝類,特別是其斧足肉又較本土文蛤大、脆、鮮甜,更適合各式餐廳宴會使用,目前池邊交易價可達新台幣45元/台斤,高出本土文蛤近三成,另外經過田間試驗,也比文蛤耐高溫、高鹽度等特性,如果能推廣養殖,不但可以分散本土文蛤產期、更可解決夏季成長不佳及超抽地下水等問題。
業者特邀請蘇縣長治芬蒞臨其養殖場參訪,縣長首先對業者的用心表示感動,品嚐過白文蛤後也對其甜美鮮脆的肉質讚譽有佳,縣長蘇治芬表示,很多文蛤養殖業者反應,魚塭養殖環境惡化,導致文蛤養殖期間延長,增加養殖成本,養殖末期又易發生大量死亡或成長停滯造成血本無歸,亟待政府方面協助,政府部門除了陸續進行環境監測及水路改善,以保障漁民權益外,也希望能與民間共同研議解決之道,目前養殖業者能自行研發新的養殖種類,讓漁民有新的選擇,縣政府方面也樂觀其成,將透過輔導方式協助業者持續研發及推廣,期望能為雲林的養殖業者帶來新的契機。
農業處長呂政璋強調,本縣文蛤生產期集中,銷售管道易受限,夏季炎熱成長率不佳且管理不易,導致漁民收益不高,農業處將積極透過各種管道協助業者解決目前的養殖困境,對於業者勇於開發新的養殖種類也給高度肯定,目前的作法是先輔導業者成立產銷班,建立完整養殖技術及銷售管道,使生產面能多元化,分散現有的養殖面積及產期,以提高產品價值,進而建構產銷履歷,提昇產業競爭力,以增進漁民的收益,雲林原有文蛤產量及產值均冠於全台,如再有白文蛤加入生產,雲林將會出現水產界的黑白郎君,期待這黑白雙雄能為雲林的養殖業再創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