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麗秀/ 雲林報導]雲科大在國科會、農業部及雲縣府支持下,推動智慧農業「一驗多證」機制,結合溫室氣體管理、產品碳足跡及產銷履歷。今(5)日上午,在雲林科技大學舉辦智慧農業「一驗多證」成果展暨記者會暨成果展。出席的3家業者稱讚,有助於產業接軌國際淨零趨勢。
雲科大楊能舒校長表示,將協助業者導入數位平台,使業者專注產品生產與管理,而由平台彙整產銷履歷、溫室氣體、碳足跡佐證數據,幫助業者可以更有效營運。
楊校長特別指出 挑選台灣高單價且具國際競爭外銷實力,選擇雲林縣樟湖第一座茶產業茶米國張師傅生態茶園,以及雲林縣特色土雞產業為主要導入產業。作為「一驗多證」示範場,將產銷履歷與產品碳足跡驗證所需數位化管理,及驗證文件合而為一。掌握產品碳足跡為起點,減緩碳費(稅)對台灣本土產業的衝擊,進而搶佔國際外銷市場的戰略地位,成為開拓低碳新產品的領頭羊。
計畫處副處長廖珉鋒表示,碳有價時代來臨,雲林做為農業大縣首當其衝,必須思考如何運用創新思維及智慧科技,以低碳永續為發展目標,才能維持農產品在國際外銷市場的競爭力。
雲科大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副教授袁明鑑說明平台運作。袁明鑑指出,學校與第三方查證單位建立「一驗多證」策略聯盟,建置數位平台,企業或工廠藉由該平台管理,可同步建立產銷履歷、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相關資料,產出成果報告,經第三方查證公司查證通過,可一次取得ISO14064-1或ISO14067及TAP等多項證書,減少申請過程中人力與時間消耗等成本,其「農漁牧產業產品供應鏈溯源管理方法」系統業已取得美國、中華民國發明專利。
茶米國張師傅生態茶園農場張定國場長及立瑞畜產公司董事長王雅慧說,以前業者需準備多項資料針對不同項目自行送件,有時寫計畫時宛如瞎子摸象,在政府和學校輔導之下,企業目標明確、有系統地整理資料送審,節省時間和人力損耗,並為後續減碳策略提供科學基礎,具體降低碳費與碳稅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