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麗秀雲林報導】中央氣象局新一代地震監測系統於100年1月5日上午10時30分,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程五館由副校長侯春看及中央氣象局副局長紀水上共同主持揭幕典禮,將為地震監測能力增添利器。
近百年來台灣發生多次重大災害性的大地震,造成人民重大傷亡及財產損失,例如1906年梅山地震、1941年中埔地震、1951年花東縱谷地震、1959年恆春地震及1999年集集地震等,7級以上的地震多次發生,再再顯示台灣為一地殼活動頻繁的區域。
目前的地震觀測站皆設立於地表上,經常由於建築物增多、土地大量開發與工商業的發達,使得測得的地震波,經常受到嚴重干擾並且降低地震監測訊號品質,進而影響地震預測準確度、地震速報速度及救災指標的即時性。1月5日教育部與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合作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校園內建置「新一代地震監測系統觀測站」,中央氣象局郭鎧紋主任特別介紹設置震監測系統觀測站的功能。
地震監測系統觀測站其主體構造是挖鑿一口深達地下300公尺直至岩盤的井下型地震觀測井,該監測站可取得較優質的地震資料,大幅降低干擾因子,提高數據準確度,對於地震研究、地震特性分析更具準確,使得地動觀測網可更為強化,進而達到防災、減災的功能。此外,該監測系統亦可成為學校防災教育的素材,無形中提升全民防災知識及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