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麗秀雲林報導】「興趣也可以是工作,先動手做就對了,多去嘗試,機會就會來臨」,勇於學習的王燕玲小姐,是經過職業訓練後的最佳創業典範代表。燕玲是位很開朗、細心具有創意巧思的女生,她強調,朝著自己的興趣勇於嘗試、肯下苦功,即便是小小的毛巾手工藝品,也能是牽動紡織業文創的新活力。
當記者專訪王燕玲分享她的創業故事時,才發現原來她與一般台灣婦女的人生經歷很相似,但是卻有個不平凡的願景。燕玲開心的與大家分享她創業的感想,那就是「興趣也可以是工作,先動手做就對了,多去嘗試,機會就會來臨」。王燕玲堅持使用台灣製的毛巾來從事創作,對於一位小本創業的婦女而言,對台灣傳統紡織產業能有如此的見解與支持,讓記者也豎起大拇指說讚。阿里山的圖樣、臺灣特有的廟宇文化、以及各式各樣具有台灣本土特色的人事物,都可以納入她的毛巾創意設計之中,而在製作這些創意手工藝毛巾過程時,王燕玲認為小小毛巾布偶塑形,可以帶給人們大大的幸福與感動。
民國73年時,台灣製造業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燕玲跟一般時下年青男女一樣,離鄉背井到台北打拼,在大同電子公司擔任七年的線上機械操作員。因結婚後,無法兼顧家庭與工作,王燕玲也如同多數婦女的決擇,放棄現有工作回到雲林斗六,相夫教子當起賢妻良母的角色。小孩長大後,燕玲選擇重新再回到職場,透過就業服務平台與擴大就業方案、多元就業方案的協助下,使她如願再次回到職場工作,也找回在職場時的信心。
經歷多次的求職面試,雖然都有過短暫的工作機會,但是,王燕玲卻無法順利找到長期的穩定工作重返回職場,然而燕玲並不因為如此而限縮自我的可能性,創業的構想也逐漸孕育而生。當結束擴大就業方案、多元就業方案等媒合的工作後,燕玲開始苦思該往哪個產業規劃創業之路時,回想起自己最自豪的是那雙靈巧的雙手,同時從朋友處得知臺南職業訓練中心委託雲林縣勞工職業技能促進會所辦理的「紡織設計與行銷企劃人才培訓班」,因此就報名上課。
「紡織設計與行銷企劃人才培訓班」的課程,讓燕玲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勢與興趣,其中創意毛巾的製作是課程最大的特色,它必須將一條毛巾藉由手工褶疊與飾品加工的方式,重新賦予毛巾的新生命,透過上課的學習,王燕玲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創意與技能。在專訪王燕玲及訓練班導師的過程中,得知王燕玲的作品非常出色,讓毛巾更多了一種可進一步商品化的潛質,這也使王燕玲更清楚未來創業的方向。因此,在紡織設計與行銷企劃人才培訓班結訓後,王燕玲立即向雲林縣政府申請,籌備創設了「幸福空間文創工作室」,工作室主要目標即是以客製化的毛巾手工藝產品訂做、DIY教學為主。
創立「幸福空間文創工作室」後,最大的問題是尋找通路,在雲林縣勞工職業技能促進會的協助下,燕玲在斗六就業站放置創意毛巾手工藝產品,也在斗六行啟記念館成立實體樣品販售的專櫃。王燕玲感覺她創業的樣式雖有了雛形,但原先創業的理念與夢想尚未達成,那就是如何帶給別人幸福的感動。因為,只販售商品還不夠,於是她開始積極從事推廣教學的工作,例如擔任九九莊園文創體驗活動營講師、安親班、才藝班的DIY教學等等。
當燕玲看到跟著她動手塑造出自己專屬毛巾布偶的觀光客,或是安親班小朋友與他們的同學、朋友、親人一同進行手工藝創作時,那發自內心的滿滿笑容,以及臉上表現出的幸福感,在在呈現出的是一種溫馨的氛圍,於是她很堅定地說出這就是我要的「幸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