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雲林分院成功完成「腹腔鏡子宮肌瘤原位切除術」及「兩側子宮動脈阻斷術」
【記者許麗秀雲林報導】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近期成功完成將一般傳統腹腔鏡肌瘤手術,進展成「腹腔鏡子宮肌瘤原位切除術」與「兩側子宮動脈阻斷術」。進一步將腹腔鏡肌瘤手術推臻至另一境界,可大幅減少患者手術時間及出血量。台大雲林分院王崇禮院長表示,婦產科致力於腹腔鏡手術之精益求精,現階段能有如此重大的成就,不啻為中台灣的台大醫院,更是雲嘉地區婦科患者的大福音。
婦產部張文君主任說,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常用之婦科手術方式,手術需在患者身上劃下三或四個傷口,再置入腹腔鏡攝影鏡頭及操作器械。相較於傳統腹腔鏡肌瘤手術來說,「腹腔鏡子宮肌瘤原位切除術」需較成熟手術技巧和優異的三維立體空間概念。承蒙總院婦產部支持與指導,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腹腔鏡團隊,經多次討論,配合最新研發之醫療器材,已陸續完成五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原位切除術,其中兩例同時施行兩側子宮動脈阻斷術。
江盈澄醫師說,婦女常見子宮肌瘤,腹腔鏡肌瘤切除手術常侷限子宮肌瘤太大或太多而無法完成,一般限制在八公分以下且最好小於三顆的腫瘤。主要原因包括出血量過多,及有限狹隘空間會妨礙手術操作,前者可由子宮動脈結紮手術解決,而後者則可由子宮肌瘤原位切除術解決。子宮動脈結紮手術後,會在肌瘤表面用雙極電燒作標記,沿著此標記用子宮肌瘤切除器將包覆肌瘤外層的偽膜切開,接著一條一條將肌瘤切除,在切除過程中,剩下的肌瘤會因外層偽膜的壓力而被自然擠壓出來。肌瘤切除手術後,縫合傷口即可。
比較腹腔鏡子宮肌瘤原位切除術及傳統手術,可發現子宮肌瘤原位切除術手術的時間較短,約可節省30-60分鐘,而傳統腹腔鏡肌瘤切除手術若失敗必須轉成剖腹手術機率較高。肌瘤切除手術中最為人詬病的爭議,包括手術當中的出血較多,有時必須輸血。先做子宮動脈結紮手術再做肌瘤切除手術,平均出血量少於不做子宮動脈結紮手術。
在臨床研究中,另一項重大發現若同時做子宮血管阻斷手術和肌瘤切除手術,術後經血過多的症狀百分之百完全改善,但如果僅做肌瘤切除手術而未合併子宮血管阻斷手術,則僅有76 %患者經血過多症狀獲得改善,24 %患者在術後仍有經血過多症狀。※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