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文賓 報導)今日鳥類,明日人類,雖然我們沒有馬上死,但如果再不關心我們的生態,再不注意我們的食安,那麼後果就自己想了。
這又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窮導演梁皆得花了23年拍攝的生態紀錄片,沒錢做大宣傳,但是這部片子卻跟我們的健康有大大的關聯性,幫忙轉傳出去,幫忙推廣,給這些有心人,多一點鼓勵,也了解一下我們的食材出了甚麼問題,昨晚朋友買票參加了首映,竟然整個電影院只有7個人,請大家告訴大家,這絕對是一部讓你看完,不是笑笑或大哭一場,走出電影院就完了的悲喜劇,他是一場讓你深思,值得關懷的片子
生態絕非只有生態保育人士該關心的而已,他是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健康,每一種生物在它的環節上出了問題,代表的是我們生活的種種都出了問題,政府無能無法為我們把關,我們自己就更應該關心,生態是一個源頭,是一個警示!!
關於《老鷹想飛》與老鷹先生−沈振中老師
在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靠著掠食與被掠食相互維生,唯有人類可以透過飼養與耕種便可以不必去狩獵,「共生」在物種之間是相互平衡之道;只要不失去平衡所有的生物都可共享繁榮。
猛禽(老鷹)位在食物鏈的頂端,與人類處於同一個位置,然而牠的食物卻與人類不衝突,甚至於可以有助人類的食物栽種及抑制傳染疾病,猛禽(老鷹)絕對是人類的朋友。
在生物界如果有跨越物種而相互保護,只會因為一個理由,那便是為了確保食物的提供,如螞蟻會保護蚜蟲以確保有蜜汁可飲用,在這世上唯有人類會為了「愛」而越界去保護其他物種。
沈振中,原是一位受過完整西方科學教育的專科生物學老師,在認識老鷹以前他也是以解剖生物肉體來認識其他生物的,然而1992年因為目睹自己用心觀察了四個月的老鷹慘死在自己的巢邊,只因為獵人將捕獸夾放置在這隻老鷹育雛用的巢裡,獵人的行為不是為了自我保護,也不是為了溫飽,只是為了獲利,而「獲利」卻未必能確保幸福,人們為了想要獲利而失去了與其他生物共生共榮的能力,這個心念究竟從何而來? 人類將為此而付出多大的代價? 而老鷹又將在此失衡的世界中如何被犧牲掉?一連串的未來看似艱困,但沈振中知道唯有開始行動,一切才不會成為定局。
從1992年起至2012年止,沈振中實踐了對自己的諾言--用20年的生命為老鷹 (黑鳶)寫傳記,那是一個男性一生中最精華的20年,從他38歲到58歲,沈振中記錄老鷹的深度已經超越了物種的界線,為了尊重及不干擾老鷹的正常生活,20年來他選擇了不分日夜而且是長時程的遠距離觀察方式來進行,沈振中已經深入老鷹的心靈與社群,在這個地球上唯有生命可以感動生命,他因為有了高度的生命覺知;而能越界的連動人類與老鷹之間的未來,《老鷹想飛》紀錄片將帶領人們超越科學而邁入生命同源的最真、最原始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