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月是飛羽繁殖高峰期。今年春夏雨水豐沛,但也常傷了鳥族巢位,不少雛鳥因此落巢,被民眾送到特生中心急救站。不過這些鳥寶寶,其實有相當比例是親鳥掌握中的幼鳥,民眾把牠「救」走,反倒越幫越忙,更累壞了要照顧牠們的保育員。
「有生態概念是好事,但雛鳥、幼鳥分不清,反而會常拆散了剛離巢習飛的鳥寶寶和牠們的父母!」特生中心獸醫師詹芳澤說,近兩個月,民眾或消防隊送來的鳥兒都超過百隻,其中約有半數,在發現的第一時間若能正確處置,根本不必多此一舉。
最明顯的例子是台灣夜鷹,牠們根本不築巢,親鳥直接把蛋生在石礫堆或屋頂平台,鳥寶寶一破殼就會趴趴走,民眾到屋頂檢查漏水,把親鳥嚇飛了…「唉呀好可憐!怎會有兩隻沒有爸爸媽媽的小小鳥」?
詹芳澤表示,特生的獸醫師和保育員人力有限,誤送不需要人工照顧或治療的鳥寶寶,將使得保育人力更為吃緊。
也因此特生中心最近推出新海報和文宣,指導民眾拾獲鳥寶寶時,該如何判斷雛鳥或幼鳥?健康或生病?是否靜放原發現處讓親鳥將牠們帶走?或是放回巢位?抑或送交救傷單位處理,讓專業人力和資源的使用更合理、更具意義。
春夏季是許多野生動物繁殖的季節,如果您撿到鳥寶寶,該怎麼做對牠才是最好呢?請參考附件的pdf檔,希望大家都能幫助鳥寶順利長大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