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麗秀雲林報導】臺大醫院雲林分院26日於斗六院區五樓會議室,由副院長林宏茂、胸腔內科醫師陳崇裕、放射腫瘤科醫師沈佳韋,共同召開「多管齊下、治癒肺癌」記者會,會中發表一位70歲罹患肺癌的病人,以透過支氣管內視鏡腫瘤切除術後,再搭配化療與放射治療多管齊下,經過兩年的追蹤,皆無復發或轉移的症狀,成功治癒肺癌案例。
林宏茂副院長表示,支氣管內視鏡腫瘤切除術能先一步改善肺癌患者的症狀,再搭配化療與放射治療,對於已經無法開刀的病患能提供最大的好處和最少的副作用,讓肺癌患者得到最好的照顧與生活品質,並提高存活率。
胸腔內科醫師陳崇裕表示,70歲的周老先生有長期吸菸的習慣,到醫院就醫檢查後,發現是右側肺門處之鱗狀細胞癌,且腫瘤細胞已塞住大部分之右上肺葉與右下肺葉。起初治療以自體螢光支氣管鏡確認腫瘤大小範圍後,摘除部分腫瘤,打通右上肺葉與右下肺葉,讓患者得以順暢呼吸。接著開始配合同步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經治療後腫瘤已完全萎縮,追蹤至今近兩年而無復發或轉移。
陳崇裕指出,肺癌的治療選擇主要是根據肺癌的期別,若是屬於第一、第二期,大多數會採用開刀手術切除的方式來治療,以期達到能完全清除腫瘤而根治肺癌。不過肺癌初期時並無症狀,約有一半的病人發現肺癌時已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是因為患者年紀較長、生活行動功能不良、肺功能不佳、身體已有其他重大疾患、腫瘤的位置貼近重要器官或大血管等等因素,使患者無法接受手術性的根除治療。這時分多次完成的同步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化放療)即可發揮效益,達到根治腫瘤的目的,取代患者因各種情況而無法接受手術切除的遺憾,目前已有許多的研究報告顯示合併放化療對於無法開刀的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是有幫忙的。
陳崇裕說,支氣管內視鏡的技術在這幾年一日千里,自體螢光支氣管鏡檢查,不僅可用於肺癌的早期偵測,更是肺癌術前術後評估的利器,加上氬氣電漿燒灼術,針對呼吸道出血的處理與呼吸道腫瘤的摘除,跟以往支氣管鏡雷射手術或電燒灼術的效果相當,而且發生併發症的機會降低很多,費用也全都是健保給付。
放射腫瘤科醫師沈佳韋強調,隨著肺癌放射線治療的進展,能更精準地將放射劑量集中到肺部腫瘤位置,減少周邊正常組織的傷害,而化療藥物與化療輔助藥物的進步,更進一步減少化療所帶來的不適。※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