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慶昇雲林報導】農民辛苦了大半年所種植的農產品,常遇到各種天氣變化而無法順利收成,而且影響了農產品質及數量,只能叫苦連天讓人心痛。雲林縣元長鄉五塊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蔡長儒,為體恤農民路邊曝曬花生、蒜頭,甚至價揚日以繼夜看守的辛勞,歷時三、四年成功研發造價百餘萬的「多功能乾燥系統組合機」,希望能解決農民現有問題。
雲林縣元長鄉五塊果菜生產合作社29日上午,由該社理事主席蔡長儒主持「多功能乾燥箱系統組合機暨黑金剛花生發表會」,特別邀請前縣長蘇治芬、縣府農業處行銷科林俊明科長、縣議員顏旭懋秘書、雲林縣綠農推廣聯盟促進會理事長羅紫軒、彩國貿易公司總經理吳長馨、啟灃農場蔡宜勳場長等貴賓,合作社場夥伴及農民蒞臨參與「多功能乾燥系統組合機」發表會暨啟用典禮。
蔡長儒理事主席指出,農民辛苦大半年所種植農產,遇天氣變化無法順利收成而叫苦連天,加上農產價格上揚時又擔心被偷,常搭帳篷或睡在貨車上守著辛苦的戰利品,為解決農民的辛勞,精心鑽研,歷時三年多成功研發「多功能(花生、蒜頭)乾燥箱系統組合機,幫助農民將採收後的落花生、蒜頭等去除作物梗葉、砂土等雜質後,透過輸送帶的層層關卡進行晾乾、乾燥,確保農產品鮮度品質。
蔡長儒表示,該組合機造價約百餘萬元,獲行政院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一次可處理五千台斤的落花生,每台斤成本約五元。邱姓農民開心的說,壞天加上年紀大,有乾燥機協助處理農產烘乾,再也不必擔心作物被偷。
蘇治芬指出,農民很辛苦,尤其作物採收後要在路邊曝曬,甚至日以繼夜守著一年的辛勞,未來組合機若量產,農民就不必擔心下雨天,所採收的農產會因無法曝曬而影響品質損失。農業處表示,建議「國產輕型農機」研發者向農糧署提出相關申請,同時進行機組性能測試、產品規格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