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麗秀雲林報導】文旦收成的最好時間是白露前後,斗六文旦品質評鑑,又是民眾選購時最想參考的指標,今年雖然受到寒害和陰雨連綿的影響,使得文旦的採收量普遍減少三成以上,但農民依然熱情相挺,共有54位參與文旦品質評鑑。市長謝淑亞希望藉著專業的評比,讓全國民眾都知道,斗六文旦禁得起風雨,品質優異絕對值得大家來購買。大斗六文旦評鑑結果,在31日下午一點半出爐,特等獎徐藝家,頭等獎三位張冠能、黃燕萍、鄭賢德。
文旦品質評鑑比賽,每年都會邀請專家擔任評鑑員,公所會從農民送來比賽的30箱文旦中,以乒乓球抽籤方式隨機挑選六箱,由市長謝淑亞與斗六農會總幹事張喬復,抽出評鑑用的文旦號碼,然後依據外觀、口感、種子數及甜度等4大項評分,斗六市長謝淑亞表示,能夠獲得評審青睞的文旦,不但要果皮光滑、油胞細緻,嚐起來的口感還要酸甜適中、不能太軟爛,要有文旦的風味才能算得上優質,這些特色說起來簡單,要在所有評分中都得到好成績,並不那麼容易,果農得要用上整年的時間細心照料,加上老天爺眷顧,才有機會種出風味絕佳、從裡到外都「柚」人的美味果實,這樣「厚工」的栽種過程與評選方式,選出來的超特優文旦,當然受到全國民眾的肯定,今年產量減少,還有54位果農參賽,真的是要非常感謝農民們熱情相挺。
今年原本報名參賽的果農有57位,因為有農民在採收整理後發現,能符合四大評分標準的果實實在不夠,決定棄權,所以最後剩下54位參加。參與評鑑的果農說,之前公所舉辦籌備會的時候,大家就有討論今年開花狀況不佳,是否要繼續舉辦比賽,在考慮到白露與中秋節中間差距的時間,以及產業的延續性等情況後,還是決定一定要照常舉行,因為有了公平公正的評鑑制度,可以讓果農們互相了解彼此的栽種方式,是否有需要改進以及能夠學習的部分,評鑑的結果,也能夠提供想購買的民眾,參考與選擇的方向,所以無論如何,都要盡量來參與,共同為斗六文旦的好口碑盡一份心力。
文旦品質評鑑比賽,外表要細緻、重量得達到350克,甜度要有11度、評鑑分數達80分才會給獎,評審長嘉義大學教授呂明雄表示,今年的斗六文旦品質,與去年並沒有差很多,不過果肉的部分,因為從開花到採果的時間比較相近,所以嚐起來的口感比較脆一些,Q度少了一點,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甜度並沒有受到影響,依然保有文旦應有的風味;54件參賽果品當中,大斗六文旦評鑑結果,在下午一點半出爐,特等獎徐藝家,頭等獎三位張冠能、黃燕萍、鄭賢德,五位優等獎,以及十一位入圍獎。得獎農民,將在文旦節活動當天,公開接受頒獎表揚,他們也將帶著得獎文旦,到展售會現場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