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麗秀雲林報導】古坑鄉公所於3月4日上午,在鄉公所三樓大禮堂召開古坑鄉志編纂啟動記者會,地方耆老、文史工作者等近百人、出席鄉志編纂啟動記者會。鄕長黃意玲、縣議員賴明源、代表會主席鄭和義、前鄉長蔡文章、林慧如等人在記者會上用扁擔挑起籮筐,代表古坑人的精神,也喚起鄉親的共同回憶。
鄕長黃意玲致詞時表示,為保存古坑鄉地方文史,經一年多來的波折與努力,古坑鄉志編纂終於展露曙光,經過招標委由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所長張素玢教授團隊,將以兩年時間訪談、調查、記錄編印古坑過往風華歲月。黃意玲指出,「庵古坑」是古坑鄉早期舊名,鄕公所及地方文史工作者希望透過地方耆老,將先人從窮鄉僻野農村到現今觀光產業的篳路藍縷點滴歷史記錄下來編輯成冊。黃意玲強調,期待古坑鄉志的編纂能喚起鄉親的共同回憶與願景,也期許以「記得過去,活在當下,思考未來」的宏觀思維,創造屬於庵古坑的史料百科全書,共同將古坑人的勤奮純樸精神長存於歷史寶庫。
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所長張素玢教授表示,古坑鄉修志是一項艱鉅挑戰,因古坑從明清至今,從未有過系統的記載地方文史志書,且隨著時空轉變,世代交替、人事更迭,編撰的過程及資料蒐集確不易。執行團隊成員有在地古坑囝仔高麗珍、高瑞陽姊弟加入撰寫行列,姊弟倆的父親高銀河先生為古坑文史研究者前輩,雖年事已高,但對古坑鄉修志仍為掛心,因此鼓勵子女協助古坑文史編纂。
古坑鄉圖書館張智雄館長指出,鄉志編纂分地理、歷史、政事、經濟、教育、社會、文化、人物等篇章,兼顧史料與口述記憶,讓志書具有地方特色與精神是公所首要目標,初期編纂將首重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訪談工作,細數古坑鄉沿革、風土民情、鄉野故事等。編纂期間將結合鄉內學校傳承鄉土文化教育,讓新生代能了解屬於自己的文化,也讓古坑鄉志不僅能以志存史,深入地方記錄這塊土地歷史文化。